创始者说张立阿拉善 SEE 基金会秘书长 阿拉善 SEE 公益机构由阿拉善 SEE 生态协会和阿拉善 SEE 基金会(即“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组成,是中国首家以社会责任(Society)为己任,以企业家(Entrepreneurs)为主体,以保护生态(Ecology)为目标的社会团体。发展十四年来,阿拉善 SEE 企业家会员已经超过 800 人,支持超过 450 个中国民间环保 NGO 的工作,成为中国本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环保公益组织。 2004 年 6 月 5 日,近百名企业家在内蒙古阿拉善腾格里沙漠月亮湖畔成立了阿拉善 SEE 生态协会。致力于搭建企业家学习、交流和深度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推动中国企业家群体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实现永续发展。历任会长包括刘晓光、王石、韩家寰、冯仑、任志强、钱晓华、艾路明。截至目前,阿拉善 SEE 已成立了 15 个项目中心,企业家会员在当地积极开展环保交流与实践,并支持 NGO 合作伙伴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2008 年底,阿拉善 SEE 生态协会发起成立阿拉善 SEE 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许小年先生先后担任理事长。阿拉善 SEE 基金会致力于资助和扶持中国民间环保 NGO 的成长,打造企业家、NGO、公众共同参与的社会化保护平台,可持续地保护生态环境。2014 年底,阿拉善 SEE 基金会升级为公募基金会,业务整合发展为以环保公益行业发展为基石,聚焦荒漠化防治、绿色供应链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三个领域。 自升级为公募基金会以来,阿拉善 SEE 基金会非会费捐赠善款增长迅速。2017 年,阿拉善 SEE 基金会公众筹款首次破亿,捐赠达 1.4 亿人次,实现历史性突破;非会费筹款达到 1.5 亿元,总年筹款超 2 亿元。2017 年“99 公益日”,阿拉善 SEE 基金会为 10 大品牌项目开启筹资,共支持了 103 家机构、108 个公益项目,三天累计获得 57 万人次支持,筹得善款 5737.8 万元。位列全国第七,环保领域继续蝉联第一。 阿拉善 SEE 先后获得民政部颁发“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北京市社会组织示范基地”、“中欧十佳绿荫基金会奖”、“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 5A 级”等荣誉。阿拉善 SEE 基金会是中国最透明基金会之一,在基金会中心网基金会透明指数(FTI)荣获满分,公益支出在北京市满分基金会中排名第一。 很高兴能够成为“环境资助者网络(CEGA)”创始成员,并荣幸担任首任联席主席之一。在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议题的今天,我们愿与众多伙伴一起,发挥阿拉善 SEE 的优势,打造可持续的发展和治理模式,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孙莉莉红树林基金会发起人、理事、秘书长 红树林基金会(全称: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英文缩写 MCF),成立于 2012 年 7 月,是国内首家由民间发起的环保公募基金会。基金会由阿拉善 SEE 生态协会、热衷公益的企业家及深圳相关部门倡导发起。 自成立以来,基金会始终深耕于滨海湿地,以深圳为原点,致力于以红树林为代表的滨海湿地的保护和公众教育。我们组建了一支涵盖保育、教育、科研监测、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专业团队,在各级政府、专家学者、企业和公益合作伙伴等全社会的支持下,创建和推广“社会化参与的自然保育模式”,推动滨海湿地的有效保护。 同时,我们通过资助、培训、网络建设等方式,积极推动全国沿海湿地积极的湿地管理和教育工作。自 2013 年以来,我们持续开展滨海湿地保育小额资助项目,支持环保公益机构开展滨海湿地领域的保育和教育项目,支持了一批草根环保组织的成长;作为阿拉善 SEE 劲草同行项目联合资助方,我们为成长期环保组织提供资助、辅导和陪伴,协助环保组织突破发展瓶颈。 非常高兴和各位同仁一起发起环境资助者网络(CEGA),发挥各自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携手推动中国环保公益行业的良性发展,为守护绿水青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努力! 董策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总裁 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Beijing Qiaonyu Foundation)由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于 2012 年 11 月捐资成立。基金会以“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大自然保护基金会之一。 成立初期,基金会先后支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设立四大生态智库,全方位支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2015 年 8 月,何巧女向巧女基金会捐赠本人持有的东方园林股票 7630 万股,当时价值约 30 亿元人民币。随后,捐资创建了全球公益行业推动的“发动机”——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孕育世界级女性商业领袖的木兰学院,还与众多慈善机构合作,在多个领域播撒下公益的种子。 自 2012 年成立以来,巧女基金会一直在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先后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保尔森基金会、保护国际基金会(CI)、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等著名大自然保护机构与组织展开合作,在濒危物种保护、气候变化、海洋保护、国家公园建设等领域学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并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7 年 10 月,巧女基金会与全球最大的大猫保护组织 PANTHERA 签署合作协议,并承诺捐赠 2000 万美元,将在全球建立 10 片大猫种群保护地,双方将在非洲狮和中国雪豹保护方面随即开展行动。2018 年 1 月,巧女基金会携手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共同启动了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保护的“巧”联合行动计划,“巧”计划将首期为该项目共提供 1 亿元人民币的捐款。 截止目前,巧女基金会有数十个大自然保护项目在积极推进,多个项目已经进入落地阶段。基金会积极支持青海生态保护、“任鸟飞”候鸟栖息地保护,并在青海囊谦县、新疆东天山、大连长海县、陕西野河等多地开展保护项目。 作为“环境资助者网络(CEGA)”发起方之一,巧女基金会希望通过这一平台的搭建,引领环境保护资助方向,促进资助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更有效地开展。 雷永胜老牛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 老牛基金会是由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前董事长、总裁牛根生先生携家人将其持有蒙牛乳业的全部股份及大部分红利捐出,于 2004 年底成立的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非公募基金会。截至 2017 年底,基金会已累计与 164 家机构与组织合作,开展了 219 个公益慈善项目 , 遍及中国 31 个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法国、丹麦、尼泊尔、 非洲等部分地区,公益支出约 13 亿元。 环境保护一直是我们的重要业务领域,我们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保尔森基金会、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等 12 家机构合作开展了“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老牛冬奥碳汇林”、“中国湿地保护”及“清华大学老牛环境基金”等 26 个项目,公益支出 4.25 亿元;其中,“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曾获中国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项目”,成为内蒙古第一个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注册的碳汇项目,并获得了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标准(CCB)金牌认证。 fsf此次,我们很荣幸与环境保护领域的众多同仁,携手发起“环境资助者网络(CEGA)”, 旨在通过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的形式,整合多方面的智慧和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慈善资源的社会效益,从而推动环境保护领域乃至公益慈善行业的整体发展。 王书文千禾社区基金会秘书长 千禾社区基金会立足珠三角地区,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沿阵地,也是全国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无论是珠三角地区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环境问题 , 还是社会治理的发展都具备典型性,受到国际关注。因此,千禾社区基金会作为一家资助型的社区基金会,从 2009 年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通过有效资助的方式,链接社会资源,培育 社区公益力量,推动社区议题的多元治理,建设一个公正、关爱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2012 年,千禾社区基金会与阿拉善 SEE 基金会、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联合发起南中国环境基金,向泛珠三角地区民间环保组织及相关团体提供非限定性资助,支持合作伙伴有效提升在区域环境议题构建及关键环境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组织领导力”,在流域水体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社区建设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与环境绩效改善等议题贡献经验。“南中国环境基金”还推出千里马计划,支持南中国环保组织专业人才的选聘、项目实践和能力建设,以增加环保组织专业人才比例,提升行业专业化水平,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成立至今,千禾社区基金会筹得超过 1 亿元善款,陪伴 325 个公益伙伴扎根社区,支持了 477 个公益项目,资助和管理的公益善款超过 7000 万元。这当中包含了 45 个环境领域的资助伙伴共 64 个项目,是他们让我们更坚定相信有效资助的力量,看见了环境议题网络的力量。 为了更好地整合环境资源,提升环境资助效率,千禾社区基金会很荣幸与众多环保领域的同仁共同发起“环境资助者网络”,共同促进环保行业发展,推进环境“善治”目标的实现 陈一梅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万科公益基金会于 2008 年发起成立,由国家民政部主管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 宗旨 万科公益基金会的宗旨是:倡导公益与志愿精神,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发展。 公益范围 万科公益基金会在绿色环保、健康运动、古建筑保护、儿童疾病、扶贫助残、教育发展等方面,与中国 80 多个公益组织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鼓励并组织志愿者、万科员工、业主以及社区团体共同参与公益项目,携手更多的利益相关方用爱心和温暖回馈社会。 万科公益基金会持续 9 年在全社会层面推动绿色环保公益项目。旗舰项目有:城市垃圾分类、联合国气候大会,珠峰雪豹保护,长江流域江豚保护、滨海湿地红树林及珊瑚保育等。 马剑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副总裁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是一家关注自然保护地的非营利环境保护机构,致力于用公益的心态、科学的方法、商业的手法保护我们关爱的净土。基金会由中国知名的企业家、艺术家、慈善家发起,由马云和马化腾两位先生担任联席主席,沈国军先生担任执行主席,朱保国先生担任常务理事长。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推崇合作,在全球范围选择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区域落地保护项目。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专注于自然保护地,已经有成熟的模式和项目运作方式。2017 年,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提出将推动中国公益组织帮助国家管理 1% 的国土面积的公益保护地的愿景。很明显,只有桃花源基金会一家机构为这个愿景工作,是无法实现这一令人振奋的目标的。参与环境资助者网络,我们希望推动更多的环境保护基金会一起参与自然保护地的资助和管理。 杜永胜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理事长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是经国务院批准,于 2010 年 7 月 19 日在民政部注册成立的我国首家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是经民政部认定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 4A 级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是国家林业局。碳汇基金会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成员单位。2015 年获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至今,碳汇基金会募集公益慈善资金总计 6.48 亿元人民币,策划实施了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 80 余项,先后在全国实施和参与管理碳汇林 120 多万亩;成功组织开发并成功实现交易首个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林业碳汇项目“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与老牛基金会等机构多方合作、资助的“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林业碳汇项目”成功在UNFCCC 执行理事会注册,成为国内首个干旱半干旱地区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CDM A/R)示范项目,获“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标准(CCB)”金牌认证、 2015 年获得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系全球的生态安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共筑美丽中国梦,为人民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加速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实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很高兴,我们能够与国内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的同仁们联合发起“环境资助者网络(CEGA)”,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保护的挑战,推动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引领国内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理念,主动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希望通过我们 CEGA 网络各基金会和机构的共同努力,能够协助保护和修复我国的关键生态系统,让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海洋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推进国土绿化,增加林草植被,提高森林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湿地,治理沙化土地,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真真切切的提升百姓的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徐光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成立于 1993 年,是在民政部注册,环境保护部主管的全国性环保公益组织。2005 年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专门咨商地位”,2010 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2013 年获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最高等级 5A级基金会;2016 年,被环境保护部评为“先进集体”。2016 年 9 月,《慈善法》颁布后,被民政部首批认定为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 1992 年 6 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首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曲格平教授获得联合国环境大奖,他把所获得的十万美元奖金全部捐出,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万里、黄华、成思危、蒋正华、曲格平同志先后出任名誉理事长。理事会由政府、社团、高校、文化和企业等热心环保公益事业的代表组成,是基金会的决策机构。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成立以来,严格执行《慈善法》和国务院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本着“广泛募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宗旨,建立了规范的资金募集和项目管理等制度。以促进解决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为目标,围绕表彰宣教、生态扶贫、绿色产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防治等方面,开展了“中华环境奖”、“绿色物流”、“向环保先锋致敬”、“环保嘉年华”、“西藏植草”、“公益诉讼及培训”等一系列公益项目与活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环境保护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事业,人人有权享受优美的环境,优美的环境又需要大家来关心和爱护。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愿意携手国内外热心环境保护事业的组织、企业和一切爱心人士,不断改革创新,共同致力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张伯驹自然之友基金会秘书长 自然之友成立于 1994 年,使命是建设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2013 年,自然之友发起举办了致力于支持草根环保行动和行业发展的非公募基金会——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由李楯教授任理事长。自然之友基金会成立四年来,资助超过 50 个环保组织及行动团队,并通过聚焦议题的战略资助项目,推动环保领域重要议题和子行业的发展。 2014 年,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发起成立了“环境公益诉讼支持基金”,以“新环保法公益诉讼第一案”为开端,累计资助了全国超过 30 起环境公益诉讼,通过支持各地环保组织的专业法律行动,撬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资金超过 2.3 亿元,并建立了环境公益诉讼行动网络,推动环境法治进程;2015 年,在银杏伙伴合作基金的支持下,我们发起成立了中国首个专注于垃圾治理议题的“零废弃基金”,持续支持致力于垃圾议题的最有活力的数十家组织,并通过支持中国零废弃联盟来推动行业有效发展。 很高兴此次与九家伙伴基金会精诚合作,共同筹备并发起环境资助者网络(CEGA)。我们认为,更加有效的资助战略和信息共享,是推动环保公益行业持续成长的重要保障;作为一家源于民间环保组织的基金会,我们相信草根组织和行动者的力量,相信“草根”的真正含义是代表广大公众的利益诉求和心声,是对社会、生态、公众健康底线的天然坚守,是顽强不屈的旺盛生命力,亦是对有效行动、专业专注的持续追求;我们期待,通过发起和参与环境资助者网络(CEGA)的工作,自然之友基金会能够作为桥梁,传递更多来自一线环保组织和行动者的心声;我们愿不断向优秀的同行者们学习,与大家形成合力,支持更多面对真问题、扎实行动、勇于尝试创新的组织和人去实现他们有益于环境公共利益的理想。 |